沈處默 作品

第37章 豈曰無衣(1)

 “想來鄭國應該不敢動手殺死楚國令尹,囊瓦定是被逼自裁,以死謝罪。無論如何,算是告慰此役陣亡的楚軍將士了。”說完,趙鞅輕嘆幾聲。

 “他死不足惜,可憐了被吳軍打得倉惶無措的普通軍士。本來可以奏凱歸國,如今是國土淪陷,流落不得歸。”董安於神情悲慼。

 “伍子胥也算做了件好事。”蔡墨說道:“囊瓦是楚國王室宗親,鄭國絕對不敢怠慢。若非吳國大兵壓境,他斷然不捨得死。”

 “伍子胥這麼做,除了要將楚王趕盡殺絕之外,更是因為對鄭國的仇視。”智躒緩緩說道。

 “哦?”趙鞅很驚訝,他看向智躒,智躒向他眨眨眼,他恍然大悟道:“太子建!”

 智躒點點頭,蔡墨和董安於也跟著點頭。

 原來,當年費無極向楚平王進讒言,太子建不得不離開楚國,第一站逃往的是宋國。不久,伍子胥父兄被殺,伍子胥也踏上了流亡之途。由於父親是太子建的師傅,伍子胥跟太子建往來密切,私交甚篤,遂決定去尋太子。

 誰知人算不如天算,宋國發生“華向之亂”,波及宋國君臣權要,大有短期難以平息的勢頭。伍子胥便和太子建商議,辭別了宋國君臣,去往鄭國。

 去到鄭國,鄭國時任君主鄭定公對太子建一行給予了熱情的款待,除了好茶好飯,還騰出華屋,安排僕役伺候太子建。此時,楚國被吳國牽制,無暇顧及太子建,也沒有追究鄭國收留太子建一事。所以,太子建一行好好呆在鄭國避亂是個不錯的選擇。

 豈料晉國卻按捺不住,想趁此間隙謀取鄭國。負責策劃總理此事的正是時任中軍佐中行吳。他派人秘密聯絡上太子建,誘之以利,動之以理。目的是想太子建心甘情願做晉國的內應,替晉國收集鄭國的情報,以便晉國出兵鄭國時能保萬無一失。

 接到晉國的邀請後,太子建和伍子胥產生了分歧。

 在伍子胥看來,鄭國好心收留,客居其國不該有不義之舉,否則將來如何取信諸侯?再者,晉國給的承諾是——如果能逼鄭國就範倒向晉國,晉國將會助太子建歸楚,謀取大位。伍子胥認為,晉國的承諾並不可靠。

 晉楚已弭兵休戰,兩國不可能為了太子建發動戰爭。另一方面,楚國的繼承者定是秦女(被楚平王所搶的太子妃)所生之子,無人能夠撼動。除非晉國打算發兵伐楚,直接打敗楚國,逼楚王退位,扶立太子建。顯然,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