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9章 越王越事(3)

 陳、蔡兩國的遭遇,彷彿晉楚爭霸時的鄭國。

 身處周王室衰微各諸侯爭相稱霸的春秋時期,小諸侯國的命運如同茫茫大海上漂泊的一葉扁舟。一陣潮汐、一次風浪就會船毀人亡。甲國跟乙國爭執不休兵戈相向,處在他們火力範圍的國家就要選邊站,被迫參與進來。或甲或乙,沒有第三個答案可選。

 春秋三百年的歷史,晉楚爭霸綿延八十多年,超過四分之一。可想而知鄭國的處境,說是水深火熱備受煎熬絕不為過。如果可以選擇,相信鄭國一定會搬遷到他處,避開戰火。

 正如此時的陳、蔡兩國,本來跟楚國相安無事,按時交保護費就能平平安安,苟且偷生。誰想半路殺出個異軍突起的吳國,三萬兵力就敢長驅直入楚地,並且還一舉攻破郢都,讓楚國顏面掃地。

 在歷史的長河中,個人也好,民族也罷,國家也是,似乎總有未知的力量左右我們的命運。正如在大海里遨遊,除了自身泳技過硬、心理素質強大,潮汐規律也要有所瞭解,留意觀察。如果不看時間出遊,一次枯潮就會把人推離岸邊,很可能會讓自己置身險境。

 即便如此,仍有難以預料的危險潛藏其間。比如天氣預報,就算有高科技設備監測和先進的預測手段,晴雨仍難測,何況是深沉無邊的大海。

 鄭國受完苦,輪到陳、蔡,不知下一個會是誰?受害者總是在小國之間輪換,大國則是風水輪流轉,你方唱罷我登場,輪流當話事人。最多時運已過,做回普通國家,仍能全身而退,無人敢近身。

 說到大國,齊景公晚年的事業發展可說是多姿多彩。如果用一杯酒來形容,屬於後勁十足,回味辛辣。雖然他一直致力於光復齊桓公時代的霸主風光,聽起來讓人難以置信,畢竟自齊桓公後,齊國在整個春秋時期並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

 誰能想到,歷史就是要給齊國機遇。晉楚弭兵,中原已無霸主。小國急需尋找靠山,恰好晉國作死又內訌,已經拉好幫結好派的盟主,正好通過聯合發兵彰顯號召力。

 晉國兩大家族的餘孽仍在興風作浪。除了士氏、中行氏,士氏的外甥——邯鄲趙氏的宗主趙稷也來湊熱鬧。

 距離兩大家族被驅離已有兩年,這兩年裡,邯鄲氏一直保持沉默。趙鞅沒有再對邯鄲氏發佈任何命令,因為前次的教訓,他跟邯鄲氏保持距離相安無事。

 然而,現在情況有些不同了。

 兩大家族離開晉國後,並未安分守己,反而是糾結故舊知音頻頻給晉國製造混亂。他們的行為已經威脅到晉國的國家安全,給晉國公室造成了巨大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