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43章 聖人失意(3)

 孔子已非懵懂少年,遊歷諸侯的他,應該早已看清楚,憑他的一己之力無法挽回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趨勢。他只能略盡人事,在其位言其事。

 所以,當魯哀公讓他去跟季孫肥商量是否對齊用兵時,他已經知道結果。這一次,他沒有去找季孫氏,因為比之稅制新舉,季孫肥對挑釁齊國絕無半點興致,這是可以預料得到的。

 這是孔子歸國的第四年。這四年,他專注教育文獻工作,在政事上只是個提供諮詢的顧問,可有可無,無足輕重。

 即便如此,這四年過得並不如意。

 就在季孫肥大力推動“用田賦”的這一年,孔子的兒子孔鯉去世,享年五十。白髮人送黑髮人,本就淒涼悲切,孔鯉還是孔子十九歲成婚後唯一的兒子,孔子的心情可想而知。

 第二年,孔子年值古稀,他笑談自己已是“從心所欲,不逾矩”。很快,命運便再次考驗他。他最摯愛最得意的弟子顏回病逝,不滿四十歲。顏回的死,除了悲痛欲絕,孔子還有滿滿的愧疚。

 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顏回一直相伴左右,陪同孔子歷遍困厄,吃盡苦頭。當然,十幾年的漂泊生涯,也有不小的收穫。

 行萬里路,看到不少古籍,聽到不少奇聞逸事,對於授業講課者而言,這些都是難得的教學材料。除了講學授課,顏回還負責對這些辛苦蒐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檔。除了刻寫編輯,有些牽涉真實性的內容還要反覆較證,相互參照,去偽存真。這樣算下來,顏回的工作量十分繁重。

 腦力大量消耗,難免大傷元氣,接著是身體每況愈下,日漸羸弱便無可避免。

 導致顏回英年早逝的最後一根稻草的出現,給了他孱弱的身體最後一擊。由於書籍跌落水中,寒冬臘月,顏回奮不顧身的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書雖獲救,顏回的身體卻感染風寒,一病不起。

 本已支離破碎的身體不堪重負,很快便油盡燈枯。

 顏回離世後,孔子猛然意識到,昔日追隨自己的弟子已經所剩無幾。要麼如顏回,要麼去往他國謀前程,要麼忙於他事,聚少離多。

 這位七十歲的老人,突然大感悲苦,一下子蒼老了許多。

 就在孔子跟魯哀公提出發兵征討齊國的這一年的春天,發生一件奇事。

 貴族們在位於魯國西部的大野澤狩獵,叔孫氏的御車者鉏商捕獲一隻麒麟。孔子聽聞,長嘆一聲,感慨道:“吾道窮矣。”從這天起,孔子停下修訂的《春秋》,意志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