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49章 白公之亂(1)

 衛國的內亂因為國小影響有限,很快被遺忘。除了孔子為子路哀悼痛徹心扉難以自抑之外,其餘被犧牲的無名小輩連名字都沒留下。國家易主,朝臣換代,重複昨天的故事。

 反倒是南方大國楚國看起來一片祥和,國王開明謙讓,任賢用能,身為叔父的令尹、司馬同心協力輔助自己的侄子,致力於讓這個已經恢復元氣的大國重新煥發昔日的風采。

 正值三伏,暑氣逼人,日頭已落仍熱氣難擋,只有戊時過後,涼意才浮出水面,給被折騰了一日的苦主些許慰藉。

 此時,葉公沈諸梁正在自家庭院獨自小酌。清風徐來,荷塘花葉搖擺,偶爾魚戲蓮葉的響動,給靜謐的院落憑添幾許生機。

 自從被分封到葉邑,至今已近三十年,葉邑已然是他的第二故鄉。回想初到葉邑,楚國新敗,父親陣亡,陌生的環境,寂寥的身影,夜深人靜,難免淒涼,顧影自傷。

 葉邑位於楚國北面,是楚國北上的門戶,軍事要地。雖然如此,該地百姓的日子卻十分艱難。一來地域狹小,土地貧瘠,二來水患嚴重,經常受災。由於天時地利皆不利,許多人為了謀生紛紛背井離鄉,人口稀少,經濟更是難有起色。

 環境的惡劣逼得葉公無暇顧影自憐,思及父親生前的教誨,葉公決定將家仇國恨暫時拋在腦後,改善所治縣邑百姓的生活為要。

 首先要治水。要想馴服水患,興修水利是當務之急。葉公自小好讀史書兵冊,他知道,當年孫叔敖借古道洩洪,築陂塘灌溉農田,造福一方。如今遭遇相同,他也要著手修築水利工程,才能變害為利。

 為此,他找來當地瞭解山勢水文的官員、土生土長的老翁以及村落中有見識有勇力的後生,收集他們手中掌握的資料、聽他們描述他們的經歷,包括祖輩傳說都不放過,最大可能的瞭解水患,以便將其徹底征服。

 經過近半年仔細慎重的勘查測量,觀察走訪,籌集資金,徵集物料,招募人手,挖溝引渠終於提上日程。由於準備充分,各種預案成竹在胸,東西兩條水渠很快峻工。西陂用於攔洪,東陂則主要拿來蓄水。

 經受了雨季的考驗,兩條陂塘不負重望,將水分流,蓄積起來,以備旱季灌溉之用。為了調節水量,枯水時節,又將方城外水量豐富的山泉引入其中,供良田所用。

 水的問題得到解決,百姓為之歡呼,流民歸田,人口開始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