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29章 泛舟五湖(1)

 就在他打著如意算盤時,關於他要作亂的謠言甚囂塵上。原因無他,范蠡私逃,越王本就不快,兩人還有書信往來,更是讓越王疑竇叢生。越王既是起了疑,有心者便有機可趁。

 若是從前,只是小本經營,髒活累活多回報少,沒人和范蠡文種搶。越國已今非昔比,蜚聲諸侯,人人爭相巴結。若居高位,油水豐厚,美女珍寶唾手可得。范蠡一走,只剩文種,只要把他拉下,何愁前路無錢?

 小人佞者最擅長的就是揣測上意,渾水摸魚。越王的心思他們已經看出來了,於是君臣心照不宣,合力把文種編派成居功自傲企圖夥同外敵篡位奪權的謀逆者。

 正義總是遲遲不來,冤情一向難以洗白,誣告構陷卻勢如破竹即刻到達——正如對文種的處決。

 越王親自召見文種,先是虛情假意的問其病體是否安健,接著是話鋒一轉,說道:“臣相年事已高,恐怕已難負荷霸主之國的內政外交。本王有一好去處,正合適臣相——昔日臣相贈寡人七策伐吳,寡人只用三計就取了吳國,餘下四計,請臣相去往先王處,教其於地下謀吳之先人。”

 說完,命左右遞給文種一把劍,越王便拂袖而去。

 所謂七策,乃是越國被吳國擊敗後,文種向越王進獻的七條興越滅國之計:

 一是不吝惜珍奇異寶厚幣布帛,大力取悅吳國君臣;

 二是高價買入吳國的糧食衣物,吳國財幣堆積如山以此自滿待,到災年欠收,就會因為欠缺裹腹保溫之物陷入困境;

 三是贈送美女,迷惑其心志;

 四是送巧工良匠給吳王,使其沉迷於大造宮室,致使國庫空虛;

 五是派擅長諂媚者去往吳國,服侍吳王左右,逼退其忠臣,使讒言得進,惑亂其謀;

 六是離間君臣,譖殺忠臣良將,削弱輔佐棟樑;

 七是富國強兵,靜待吳國出現天災**,伺機進兵。

 越王的意思是,留著你文種,若是你投奔敵國,還有四計足可對付我,不如你帶往地下,讓本王放心。

 一把屬鏤劍,斬首兩功臣。吳王悔不迭,文種心亦然。

 不愧是一方水土養一方君王,同是江南煙雨地所孕育,同樣是殺害舊臣勳要,方式相同,甚至用的都是同一把劍。屬鏤被鍛造成形的那一刻,鑄劍師絕對不會樂意看到它成為一

把專殺功臣良將的邪惡之劍。畢竟,劍之所在,斬妖除魔,殺敵立功,方是本色。

 不同之處在於,吳王夫差終究嚐到了不聽伍子胥勸諫的苦果,臨死之際,方知伍子胥之能,追悔莫及;越王勾踐則是無怨無恨,落子無悔,如釋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