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泰山赤鱗魚

  一旁的趙金麥好奇問:“逸哥,是有菜要用豆腐雕魚嗎?”

  “嗯。”

  李逸解釋:“麒麟獻福,這道菜本來是幹炸泰山赤鱗魚,但放在豆腐宴裡,就得用豆腐來做,所以只能用雕的了。”

  “泰山赤磷魚?沒聽說過,很有名嗎?”

  趙金麥完全沒印象。

  “有名,而且也很好吃。”

  李逸手中不停:“赤鱗魚和大理洱海的油魚、弓魚,青海湖的湟魚,富春江的鰣魚並列為國內五大名魚,肉質細嫩,柔弱無骨,最適合清炸。

  從宋代開始,它就是皇家貢魚,滿漢全席裡就有清炸赤鱗魚這道菜。

  但這種魚只在泰山海拔270—800米的山澗溪流裡才有,而且很難養,必須要大缸深水放在樹蔭下,缸中還要蓋上竹編蓋,這樣才能十活一二,而且還活不長。

  所以自古就有螭霖魚不下泰山的說法,想要把它從泰山運到京城,更是難上加難。”

  聽著李逸的解釋,趙金麥不解問:“那既然是魚,為什麼這道菜要叫麒麟獻福呢?”

  李逸盯著豆腐,一邊下刀,一邊緩聲解釋:“它還有個名字,叫螭霖魚,《泰山藥物志》裡有記載,說螭霖魚方頭巨口,龍鬚龍目,全首似龍而無角,因得‘螭’字,以其性喜雨而得‘霖’字。

  當地有民間傳說,說這種魚置於岩石上,經烈日曝曬可以化油而流,只餘鱗骨,所以也叫奇鱗魚,諧音就是麒麟。

  當然了,這只是傳說,即便暴曬,這種魚也不會化成油,但好吃確實是好吃的。

  唐代李白路過泰山的時候就吃過這種魚,還留下了一首詩。”

  “什麼詩?”

  鄭鈞開口詢問。

  他是陝高官安人,唐代的國都就在長安,而詩仙李白也是他的偶像,他自然被勾起了興趣。

  “我想想啊…”

  李逸回憶了下,念道:“魯酒若琥珀,汶魚紫錦鱗。山東豪吏有俊氣,手攜此物贈遠人,對了,赤鱗魚也有個外號叫紫錦鱗,就是因為這首詩。”

  聽著李逸的解釋,鄭鈞緩緩點頭:“有意思,什麼時候有機會,一定要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