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兼收幷蓄

  二人轉裡也講究捧哏,聽到李逸語氣稍頓,唐建軍就墊了一句:“為啥呢?不是南宋就傳過去了麼?咋到了道光還沒傳開呢?”

  “因為在明清以前,淮揚菜一直都是宮廷菜的主流,宮裡的御廚,也都是從淮揚地區選進宮去的。”

  李逸把手中的鋼絲球遞給了吳壘,一邊繼續說道:“上行下效,淮揚菜在宮廷受重視,下面的官員也都以淮揚菜為貴,民間也是如此。

  在道光二十年以前,羊城的高檔食府裡,廚師大都是南下官員帶來的衙廚把持的。

  就連本地人經營的高檔食府,也不會輕易拔廚房交給本地廚師,所以本地的粵菜,一直沒能佔據官方主流位置。”

  吳壘用鋼絲球刷洗著豬頭上的碳化層,絲毫沒有察覺到自己怎麼不知不覺間就幹起了活兒,還在看著李逸好奇詢問:“那道光二十年以後呢?”

  “那就要提一個人了,他叫溫訓,是清代梅州客家四才子之一,長樂登畲下灘村人,長樂縣誌就是他主纂的。”

  李逸洗了洗手,解釋:“不過他對廚界最大的貢獻,是他率先在羊城河南,就是現在的海珠區那邊設了廚館,傳授粵省本土的烹飪技法,培養了大量的羊城子弟。

  道光二十年,因為戰爭爆發,羊城又首當其衝,所以很多高檔食府的衙廚都回鄉避難了。

  為了正常營業,羊城高檔食府的老闆,不得不起用學藝初成的羊城子弟來主持大局。

  從那時起,羊城子弟就成了本地高檔食府的頂樑柱,本地特色的粵菜菜開始嶄露頭角。

  新會的燒鵝技術,就是在那個時候,傳進羊城的,叉燒也是從那個時候,在羊城興起的。”

  聽著李逸的描述,在場眾人似懂非懂,但卻依然忍不住感嘆:“看來這不同地區的菜,都相互融合過啊!”

  “粵菜燒鵝居然是從金陵傳過去的,我還是頭一回聽說。”

  “粵菜在歷史上風光的時間沒有淮揚菜那麼長,但廣博奇雜,兼收幷蓄,才是讓它走出國門,風靡世界的主要原因。”

  李逸笑道:“粵菜融合了京都風味,姑蘇風味,揚州炒賣,本土菜式,甚至還有西式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