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一十二章 撞令郎

 很快他便知道自己錯了,李元昊並沒有用騎兵直接向西烈軍發動衝擊,相反而是派出了步卒前來清掃障礙。 

 兩軍對壘,看似是兩軍拼殺,可實際上卻是兩軍主帥之間的較量,李元昊派遣步卒進攻葉安所在的中軍,他們著輕甲,手持的卻是厚重的鐵盾,為何?這是專門對付河西火器的。 

 在他們的認知中,河西的火器可以穿透鐵甲,所以穿什麼並不重要,不如加強盾牌的厚度,如此一來還能跑的快一些。 

 但實際上,厚重的鐵盾也並不能抵擋住“葵未年式”火槍,盾牌有時能造成跳彈,有時卻會被穿透,並且厚重的盾牌並不利於衝鋒。 

 這就導致了另一個問題的出現,西烈軍有更多時間對眼前的步卒進行更多次數的射擊。 

 彈丸打在盾牌上被彈飛,卻射入到了另一人的脖頸之中,鮮血噴射的老遠,党項人終於發現了問題所在,隨著戰鼓聲有節奏的變化,党項步卒的隊形也從原本緊密的變為分散的。 

 李元昊這才發現,原本對付宋軍箭矢的密集陣形並不適合對付以火器為主,威力更為強大的西烈軍。 

 不過身為將軍的野利旺榮並沒有辜負自己的期望,能早早的發現問題所在,並且在戰場上用鼓聲變幻陣形,這已經是相當不錯的將領了。 

 現在的西夏以野利旺榮與野利遇乞為左右將軍,他們二人皆出自野利部,對拓跋氏忠心耿耿,也是父親當年最值得信任的部下。 

 看著軍陣不斷的隨著鼓聲變化,衝擊西烈軍的防線,李元昊便滿意的點了點頭,相較於野利遇乞指揮的山界兵,野利旺榮更適合指揮步騎協調進攻,也不愧自己賜予他們二人“大王”的稱號。 

 地上有陷馬坑,有絆馬索,有鐵蒺藜,這些東西都能被不斷衝鋒的步卒給清理掉,就算是用性命去填,也要給騎兵爭取更多的機會。 

 當然這些步卒並非是西夏的精銳部隊,相反而是“奴軍”的一種,皆為漢人勇者組成的“撞令郎”。 

 李元昊非常看重這些“撞令郎”的作用,誰能想到這些漢人在戰場上與黨項人廝殺時一觸即潰,但與他們的同胞作戰起來卻一個個捨生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