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36章 你們叫我樊扒皮,我稱自己及時雨。

 元光三年十一月初一,一場聲勢浩大的寒潮席捲了三秦之地。

 僅僅是一夜之間,整個大漢帝國的心腹地區就被完全凍透了。

 雖沒有下雪,但從子時開始,天上就飄起了淅淅瀝瀝的冷雨。

 這冷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提醒世人,凜冬將至。

 大漢的冬天比後世的冬天要暖和不少,否則這個節令就該下雪了。

 樊千秋早早地就醒了過來。

 未穿越來到大漢的時候,像這種滴水成冰的天氣,他一定不願意早起的。

 但現在不同了,這兩個月來,他一日懶覺都沒有睡過,每一日都會在卯時醒來。

 樊千秋不敢整夜地燒著火爐,所以只能用水缸裡囤的冷水匆匆洗漱一番。

 擦臉用的巾帕是麻質的,雖然厚實,但纖維太多,擦在臉上如同砂紙般刺撓,這讓樊千秋很懷念後世的棉布。

 可惜,棉花還沒有傳入大漢。

 此物應該還停留在嶺南和蔥嶺以西,起碼還要個幾百年才會進入中原地區的江河流域。

 而且,哪怕棉進入了中原,又還要再過幾百年才能逐漸成為黔首地裡常見的經濟作物。

 之後,又需要百餘年時間,才會逐漸發展成棉紡織業。

 總之,在大漢想要用上棉布,恐怕和建造奇觀差不多。

 豪猾大族自然不會用這粗鄙的麻布擦臉,他們有比棉布更細膩的絲綢縑帛可用。

 最次等的帛並不貴,一尺不過10錢,價格也就是麻布的兩倍而已。

 樊千秋這兩個月都拿到了萬永社發下的月錢,按他定的新規,社丞加社尉,可得六千錢。

 但是他為了表現自己的“高風亮節”,將其中一份月錢退了回去,贏得了社中子弟稱頌。

 可就算是三千錢,那也是一筆巨大的進項了,與四百石官員的俸祿不相上下。

 這麼多的錢,買幾尺帛來擦臉擦腳,還是買得起的。

 樊千秋之所以沒有這麼做,是因為他還要“養望”。

 三千錢,除了自己買些吃食之外,其餘大部分都被樊千秋分發出去了。

 閭中的貧兒、比鄰的孤老、社中的窮苦子弟……都得過樊千秋的接濟。

 畢竟,公孫敬之曾說過,想要出仕,不僅要有公乘爵位,還要有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