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57章 此地富人多,油水足,速來!(求追讀)

 大漢此時已經有了紙,稱為灞橋紙。

 但是灞橋紙過於粗糙,只能用來包裹食物或藥材,不能用來書寫。

 所以,大漢的信也都不是寫在紙上的,而是寫在竹簡或絲綢上的。

 而寫在絲綢縑帛上的書信,又有一個文雅悅耳的別名——尺素書。

 豁牙曾擺到樊千秋面前的是一個素色絹囊,上面繡著淡雅的雲紋,一看就出自女子之手。

 這絹囊的袋口用幾縷不同顏色的絲線仔仔細細地紮上了。

 這絲線纏絡處還有塊細膩的青泥,青泥上蓋著一個花押。

 樊千秋拿起這個絹囊,細細檢查了一遍,確定印泥完好,絹囊沒有破損後,他才拆開了絲線。

 打開袋口,一股清幽的香氣撲鼻而來,讓樊千秋心頭一蕩。

 他撐開袋口往下倒了倒,幾片乾的芍藥花瓣連同一封尺素書掉了出來,剛才的香味應該是花香。

 《詩經·鄭風·溱洧》有云:“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男女結伴一起逛,相互戲謔喜洋洋,贈朵芍藥】

 所以從先秦至今,這芍藥花都是男女之間陳情表白的信物。

 樊千秋將這些芍藥花瓣掃到地上,只覺得額頭兩邊的太陽穴是一跳一跳地疼。

 那日,他已經清楚明白地回絕了陳安君“招贅”的請求,此女難道還不死心?

 樊千秋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打開手上的尺素書。

 信上只有寥寥數語,陳安君說了一好一壞兩件事。

 好消息是南皮侯竇良同意陳安君帶樊千秋登門,壞消息是竇良讓竇桑林來處置此事。

 在陳安君看來,後一件事情是壞事;可是在樊千秋看來,後一件事情也是一件好事。

 “豁牙曾。”

 “諾!”豁牙曾自從上次見過血之後,比以前幹練穩重了許多。

 “明日,帶好兵刃,陪我到清明南鄉去走一趟。”樊千秋說道。

 “清明南鄉?”豁牙曾有些疑惑地問道。

 “正是。”

 “帶幾個人?”

 “你與我,兩個人。”樊千秋抬手在兩人之間比劃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