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起 作品

十四 拜神求子


                 白龍塘是皇塘第二大塘,面積也近千畝,白龍塘比蘆塘深,最深處在大旱之年也未乾涸,下面通著東海龍宮,白龍塘邊有一座白龍廟,是為紀念白龍娘娘所建的。

  傳說南朝梁大同元年,當地有戶吳姓人家,有一子一女,男已成婚,女名紅姑。

  一日清晨,紅姑跟嫂子去水塘抬水,嫂子打水時,紅姑在岸邊草叢中撿到兩枚鵝蛋般大的蛋,塞入懷裡。

  抬水回家後,紅姑伸手向懷中摸蛋,卻一無所有。當時並不在意,沒料想四、五個月後,肚子逐漸大了起來,她驚慌起來,以為得了大肚子病,上診所看病,郎中切脈後說:“懷孕了。”

  一家人大惑不解,紅姑尚未嫁人,也未與男子來往,怎會有孕?懷孕十二個月,紅姑臨產,先從左腋下產下一條青龍,落地一滾,倏忽不見。過了一會兒,又從右腋下產下一條白龍,白龍對紅姑說:“娘,我從龍宮來,你騎我背上,閉上眼,我帶你去龍宮享福。”

  紅姑騎上龍背,白龍迅即升空,紅姑聽得耳旁風聲呼呼,偷眼一看,萬丈高空雲煙縹緲,心中一驚,墜地而亡。

  孝順的白龍見娘摔死悲痛欲絕,在孃的屍體旁不停翻滾,翻滾之處土地深陷,積水成塘,人稱白龍塘。

  此後每年夏天,當第一道閃電劃破天空,轟隆隆的雷聲由遠而近時,便是報恩的白龍祭母來了,那天必定天隨人願,要給紅姑生死之地降甘霖一場。

  縣丞蕭眎素將此事上奏梁武帝蕭衍,遂下旨撥地二十畝建廟祭祀。此廟初名慈感廟,後改稱白龍廟,或龍母廟。每年三月五日是祭祀日,此日求子最佳。

  蔣興和美蘭到白龍塘時,太陽已有兩竿高,濃霧散去,塘水清澈,廣場上人山人海,處處歡聲笑語。

  一聲銃響,白龍娘娘神遊開始了。神像被十二個壯漢四扶八抬從廟裡抬出,鐘鼓齊鳴,樂聲大作,舉旗打傘,前呼後擁,在紅旗花傘後邊是頭戴紅黑高帽、面目猙獰、手持屁板、鋃鐺、鐵索等刑具的陰間三班六房。

  神像後是遊行隊伍,先導是“肅靜”、“迴避”兩塊硬頭大牌;後面是騎在馬背上的面容姣豔身著綵綢的少女,分別扮成古代美人和天上的仙女;再後面是龍燈、獅舞、高蹺、挑花燈、蕩龍船的表演。

  巡遊隊伍繞白龍塘一週,所到村莊燃放鞭炮、敲鑼打鼓、五音齊奏。

  遊行隊伍返回大殿,白龍娘娘回到神座後,大家的喜樂情緒和期望到了最高峰。香客們虔誠地在殿內燒香唸經,有人高聲領唱:“丹陽皇塘吳塘村,金玉寶地出聖人”,眾合和:“南無阿彌陀佛。”

  領唱:“三月五日產白龍,白龍至孝享盛名”,眾人又合和:“南無阿彌陀佛。”

  此時燒香許願最靈,一個賣香人攔住美蘭,舉香唱道:“白龍塘邊一座廟,燒香磕頭來禱告,禱告天禱告地,禱告爹孃不生氣;禱告神禱告佛,禱個胖娃好運氣。”

  蔣興說:“美蘭,你拿香去燒香許願,我來付錢。”

  蔣興和美蘭燒香出來,跟著人流往外走,路兩旁都是賣貨的小攤和賣藝雜耍的場子。

  在兩棵大楸樹之間,有人擺了個算命的地攤,一個老頭頭戴藍銅子瓜皮帽,穿藍布長衫坐在小板凳上,面前放塊白布,四角用小石子壓著,左書:“直言無諱”,右書:“概不奉承”,橫批:“順心如意”,旁邊放兩張小板凳是讓顧客坐的。

  幾個人站在邊上並不算命,等著看熱鬧。蔣興想讓算命先生算算子女之事,又不想讓美蘭聽到,便讓她去貨攤轉轉,買點喜歡的東西;美蘭往一個布攤走去,蔣興便到算命先生面前坐下。

  算命先生看看蔣興的臉,五官端正氣色很好,又抓過兩手看看,沒什麼缺陷疤痕,便說:“不愁吃穿,一生平安,財氣盈門,人丁不旺。”

  蔣興不語,知道算命人都是一看衣、二看皮、三看身子,半看半猜。

  “人生之禍福,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你算什麼?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