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起 作品

二十五塵埃落定

  第二天,蔣康去延陵鎮請來縣裡有名的造橋師傅張石匠。他個子不高,矮壯結實,一雙鐵鉗樣的手上佈滿硬繭。他跟著蔣興來到大塘葫蘆腰處看寬窄和深度,水很清澈,看得清河底的水草,有的如韭菜葉,有的如狗尾巴草,有小魚在水草間鑽來鑽去,水草外是是河岸、傾斜的柳樹枝條,環繞周邊的綠樹房屋,有小鳥在枝頭“嘰嘰喳喳”叫著,似乎在為修橋善舉叫好。中間的大塊水面,倒映著藍天,白雲在其上游走。

  張石匠目測了一下河面的寬度,又往中間扔下一塊瓦片,看著從水下冒出的珍珠似的水泡由多到少直至消失,他說:“不算太深,蔣先生,你說造什麼樣的石橋?”

  “你是造橋匠師、行家,你說呢?”

  “如果河面寬,得造拱橋,如河北的趙州橋,這河面不寬,造平橋就可。另外,取個橋名,我們給鑿上。”

  “怎麼取名?”“可以根據地方、特點什麼的,如裡莊橋,胭脂橋。我們延陵鎮的分金橋,是根據一個故事。”

  “什麼故事?”蔣興饒有興趣地問。

  “春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一起做生意。有一天,他們到延陵做買賣,賺錢後在街西頭河邊分利。分完大塊銀子,還剩些碎銀子,二人互相推讓。忽然看到河面上無橋,上街的人繞道,二人便用剩餘的碎銀子建了一座橋;人們為了紀念管仲、鮑叔牙做的好事,將橋取名為分金橋。”

  蔣興說:“取名的事以後再說,你說這石料買哪兒的好?”

  “這石料不用買,青墩村前面蘆塘河邊就有,多去些青壯年漢子,帶些麻繩抬槓搬運來就行。”

  “你一說,我想到了,朱元璋當年為了在蘆塘邊建都,動用了千軍萬馬從茅山採運石料。後來定都南京,這些石料,小塊的被人們運走建房造廟,剩下大塊的堆在岸邊,我們明天就去運石頭。”

  “蔣先生,有件事,要醜話說在前頭,行就幹,不行我不幹。”

  “你說。”

  “造新橋打樁時,我要叫一個人的名字,他答應後,把他的靈魂隨樁打下去,這樣橋才堅固,石匠才平安。你們這橋不在行人過往之地,要叫只能叫村上人,若叫了沒人答應,我們造橋的石匠就要倒黴。有一次在雲陽鎮造橋,叫了幾個人都不答應,橋造好後不久,我的大徒弟就病了,不到一年就死了。”

  張石匠此時說起,眼角還滲出淚花,心情有些悲傷。

  “被叫的人答應了會怎樣呢?”

  “輕則大病一場,重則送命,要看這個人的命硬不硬,要看他的前世今生。”

  蔣興沒想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造橋還有這麼個麻煩事,便說:“我和村上人商量一下。”

  “你別商量,肯定沒人願意,我給你出個主意,到街上騙一個乞丐來,問清姓名,打樁時我就叫他。”

  蔣興搖搖頭說:“乞丐也是人,也是一條命,這辦法不行。這樣吧,打樁時你就叫我蔣興,我肯定答應。”

  張石匠怔住了,他這輩子造了上百座橋,還沒碰到一個自願把魂魄獻出來的人,他很感動,聲音有些哽咽地說:“到時候再說。”

  “別到時候再說,我張羅造橋,不叫我叫誰呢?我歲數大了,兒女也大了,無所謂。肩扛著橋讓子孫通過,讓村上人通過,不也是好事?你們石匠還有什麼行俗?”

  “別的和你們就沒什麼關係了,比如不打名崖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