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做豆腐

 靜置等待豆漿自己下落的話,需要的時間會很長,且會出現下層乾燥上層溼潤的情況,所以通常這時候,就需要手動搖晃綁著紗布的兩根木棍。 

 這樣做不但可以加快豆漿流速,而且讓豆漿糊一直處於活動狀態,就不會出現豆渣堵塞紗布孔,致使上層豆漿無法下落的情況。 

 如此搖晃一陣,豆漿糊裡的豆漿會被分離出來,落入提前準備好的木桶之中,而紗布內的豆漿糊則會因為水分流失,形成一個圓形豆渣團,這時候豆漿下落的速度會開始變緩,直至豆漿成水滴狀落下,就代表豆漿糊裡的水分被分離的差不多了。 

 這時候就可以用個木盆代替裝了大半桶豆漿的木桶,繼續接為數不多的豆漿,下一步便是將過濾出來的豆漿倒進洗乾淨的鐵鍋裡,大火煮沸,直至鍋面豆漿泡泡破裂,再轉小火煮上五分鐘,這鍋豆漿就算是熟了。 

 因為今天要做豆腐的緣故,林初一特地囑咐黃大娘早上不做米粥,直接吃豆漿配油條,黃大娘不會做油條,今早的油條是黃大爺一大早駕著牛車去鎮上買的。 

 一路晃盪回來,油條早就涼了,但酥脆還在,吃上一口油條再配上一口熱騰騰的豆漿,那叫一個舒坦。 

 他們家準備的黃豆量在村裡算少的,但煮出來的豆漿量也不少,光拿來當早餐吃是吃不完的。 

 這不,一人舀了一碗豆漿出來,鍋裡的豆漿也就受了個皮外傷,為防糊底,林初一直接用乾淨的木盆把鍋裡剩下的豆漿都舀了出來。 

 等吃完早點過來一看,豆漿表面已經形成一層膜,黃大娘見狀動作麻利的拿起兩根筷子把幾盆豆漿上頭的那層膜挑了起來,然後將筷子兩端架在兩張分開的條凳上,待到這層豆漿膜風乾,就會變成可以保存很久的豆腐皮,回頭拿來炒菜或者燉湯都可以,絕不會浪費了去。 

 挑完豆腐皮,下一步就是點漿了,用勺子伸入豆漿內部不斷攪拌,慢慢的加入鹽滷水,直到豆漿表面出現凝結的小豆腐粒就可以停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