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9章 吹來別浦竊蟠桃

 此時,一行人一人三馬,另有快車裝載一應細軟,向海邊疾行。眾人一路無語,爭分奪秒乃是當務之急。

 仙桃港本是新市港所在新洲半島西北的一座小島,源於海潮變化和先輩的不懈努力,從而以海堤將仙桃島與大陸相接,逐步發展為現在這連接中原與中南洲航程最短的海上通道,只是當地開埠時日尚短,且港口規模也是作為新市港的補充,在環渤海諸多海港中,仍是默默無聞的存在,但卻已經是人口過萬的規模,放在永州十分平常,但是在這邊陲也算勃興的城市了。

 城池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其優越的地理環境以及地處交通要道,尤其是當地政務簡寬,許多走海之人越來越願意將此地作為泊地。

 城鎮即在仙桃島之上,僅有一條可容四匹馬並行的石堤與大陸連接,連接之處設有城砦一座,城砦呈凸字型,突出部分朝向內陸,突出正面不開門戶,而是兩邊開門,彼此兩門門戶相對,一條夯土路貫穿其間,城砦外牆不過是兩丈高的夯土,上下厚度大致齊整,不過六尺寬,城砦中望樓偏在城砦西南,更近海邊,其與後牆相連,乃是土基木樓,高五丈餘,望樓連接海堤的城砦後牆乃是建築石堤剩餘石料堆疊而成,不平整處皆用木板架平,說是城牆倒是有三丈高,上寬一丈下闊達三丈,與望樓對接地方乃是搭了木架,之間可來往交通,對應的西北乃是留出可供駟車通行的門戶,此門戶乃是堆疊城牆時刻意留出的缺口,上面也是搭了木板可供士卒通行。

 眾人駐馬遠眺,只見這小島,雖已近子時,依舊燈光瑩瑩與天際星輝相映、碼頭船火點點與碧海銀波共生。

 待眾人趣近城砦,城砦南門已經緩緩打開,從中有一隊人馬迎面魚貫而來。

 當先之人未及宗放下馬,已經叉手見禮。

 此人乃是這仙桃城的兵馬都監。仙桃畢竟是地處邊陲的一處臨海要衝,因此設立了軍砦,由兵馬都監充任軍政長官,其常駐城砦中。島上民政庶務原來是由新市城派遣屬吏負責,只是去歲前考課核算稅戶後,已經上報朝廷申請升為屬縣,因此新市城便不再派員到此,而赴任的知縣尚未履職,只能由此兵馬都監與島上鄉老協同辦理。雖然具體操辦做事皆是鄉老的手尾,但官面上這兵馬都監便是此地拿事的大員。

 而此人並非登雲閣中人,乃是宗端部將出身,見到宗放自然是姿態放得極低,恭敬之態尤勝往昔。

 概因地處海路,吃的便是海上的紅利。宗放曾方言新市港以南海路,任何人出海皆逃不過他的耳目絕非妄言。

 海客將二人比作這渤海上明暗兩大神仙,一個便是雕雲,海客稱為三眼靈耀,其正名乃是蛇繼長。莫看此人在宗放面前也是恭謹如僕從般,其明裡的身份是龍衛左廂第一軍第三指揮使,莫看只是中階軍職,卻領著伊闕道水陸巡防的差遣,自伊闕道西端的大明府至新洲南端之文登這六百里海面上皆為其掌握,麾下更有著一支精銳的水師。

 而稱此人為三眼靈耀,乃是此人箭術出眾。茫茫海上,在這起伏海波之上,被他追殺的賊人,往往是於冥冥海霧中,不見天日間,便被他一箭破空取了性命。於是海客皆謠傳其有三隻眼,碰上海霧黑雲,便睜開第三隻眼,攝人魂魄。

 便是此等人,雖是雲僕魁首,也還是宗放身旁一員干將而已。

 說起來登雲閣並未著力於在大肇官場內放置點子,這實在是太犯忌諱。除了雕雲寥寥數人,雲僕們三教九流,儘量少與官府有甚交集。

 而若得罪此人,管他什麼海商,總是大海無情,讓你有命出港,無命返鄉!因此莫說邊陲一個兵馬都監,便是沿岸諸城文武皆不敢輕視於他。

 於是這都監便恭恭敬敬將宗放一行迎入城內,還哪管什麼夜禁門禁。

 百戰能活命的不僅武藝高強,腦筋更是活絡,這都監便是如此。他直接將宗放一行迎送至海濱港口內一處院落休憩。此處院落毗鄰海港,交通便捷,而且別無他人居住,在這子夜時分又是十分安謐幽靜。只有一處院門臨著正路,三面籬笆院牆卻也整整齊齊,絕無缺口;且這院子左右皆與鄰家隔著小徑,後院相鄰的乃是用來修繕漁網,晾曬海貨的晾場。實在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所在。也足以見這都監的用心和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