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21章 忽覺寒光空際來

 “宗大先生,來人手中握有令牌,還有軍前公文,便是夜禁也須放其入內,只是來者不善,因此都監才遣卑職來報!”

 宗放撤了四方戒備,讓雲僕皆作尋常僕役動作。於院內收拾了一張木案,焚香掌燈後,只帶著柳二郎與三郎、風鳴外面閒坐。其餘人皆於屋內休息。

 莫名出現的官軍,絕非是偶然。宗放明於道理,按著命數推演,這世上本無偶然事,發生的皆是必然。在船隊即將到來之際,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不必執著於其動機,只需盤算最為有利的結果即可。

 果不其然,不多時遠處細碎的馬蹄聲傳來。此時三更天將近,即便是海波也掩不住且近的馬蹄與步履聲。若說此路官兵不是衝著宗放而來,誰也不信。

 所有聲音皆在院外百步外停住,不多時,隨著院門大開,兩旁雲僕側讓,那都監引著一員挺拔玉立的青年將領大步流星走了進來。

 “崑崙南路緣邊都巡檢司同都巡檢使、內殿承製柳文質,拜見少司空。”

 宗放雖然退隱田園,但為了方便登雲閣鋪開場面,宣宗授予的本官不準其推辭。宗放的官職並非是斜封官,而是中書門下正式敕授告身的朝官。宗放這工部侍郎的本官,俸祿職田等一應俱全,放在高州地界也是頭面人物,如此門下弟子蔭客行走地方才方便。

 也正因為有這三品高官,其長子宗渥才能恩蔭選官,有了帝王侍奉官的階官。按照制度,三品可蔭子孫兄侄四人,門蔭三人,只是宗放素來謹慎低調,除自己與宗端的長子蔭官,其餘的都留而不用,以待將來。

 雖然宗放未領館閣也沒有差遣,明面上只是個吃俸祿的閒散官員,但官面上依舊保持著應有的體面。

 “山野之人當不得柳承製禮。”宗放這才站起身來微微致禮。

 這即是宗放的修養,畢竟以他的身份若是矜持起來,其實不必打理武人,莫說只是區區承製,便是大半橫班武官也當不起宗放的禮;當然,另一方面,也是礙於此人身份。

 “柳承製頗為面善,不知貴府上是?”宗放看到此人,便知數日來的順遂恐怕到此打住了。

 再仔細看這將領,其實也是年近三旬了,只是其身高七尺餘,唇方口正,額闊頂平,龍眉鳳目炯炯,燕頷虎鬚凜凜,端的是英姿颯爽,模樣也較實際年輕,年輕許多。其頭戴皂色垂腳平巾幘,身上並未著紋繡短衫,而是披掛一副亮銀龜背烏錘甲,腿裙過膝,可說是如熊羆抖擻,似貔虎猙獰,絕非尋常人物。

 “下官是清苑府保塞人,祖籍出身中山華清。”

 “不知清苑府先太尉柳虎牢柳公與將軍。。。”

 “正是先父。”

 宗放當然知道此人乃是當今慈聖太后的侄兒,其父乃是慈聖太后堂兄。慈聖太后其宗族乃是中山華清柳氏小宗,不過早在大宇朝中興之時,已經遷居清苑府保塞縣。當年太宗征討中山時,慈聖太后祖父柳延慶因家族淵源從軍而有軍功,官至右驍衛大將軍,其長子即慈聖太后之父柳通,官至虎捷都指揮使、嘉山府知府,因此慈聖太后也是在嘉山生長,而幼子蔭了官,官至虎牢關兵馬都指揮使,宣宗時從軍東丹戰歿。其餘有二子,皆隨母親,為慈聖太后所收養於宮中。宣宗頗親信之,及長成數訪以外事,嘗謂內侍曰:“文質,朕之近親,忠謹赤誠,足堪信重。”

 於是此人乃起為太子率府率,及今上,嘗以內殿崇班為京畿赤縣巡檢,去歲進禮賓副使、崑崙南路緣邊同都巡檢使。此人乃太后家人,恰於此時,遷官至此,宗放心如明鏡。莫說此人,山南地界凡是身處樞紐職司人物皆有文檔備宗放查閱。這些文檔乃是雲僕收集,宗放親自整理,最為詳細的便是山南東西兩路,其次是東丹至高州方面,再而大肇永州,餘者乃是四方邦國,不敢說能做到面面俱到,倒是日積月累下也稱得上蔚為壯觀了,尤其是文檔更新的時效性上可稱出類拔萃。

 “原來是天家貴戚、慈聖門流,失敬失敬!昔年,尊公與某曾同於軍中,未曾想故人之子,已成雋器真是讓人不勝唏噓!”宗放顯出一份恰到好處的悵然來。

 “不敢受少司空誇讚,不才因官家憐憫、得太后垂愛、承先父餘蔭,憑有一二驕悍之氣僥倖,側身於群英眾賢之際,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