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07章 看昇平烏棲畫戟

 而這太丘縣也在這兩年得到休整。本已殘破的城牆也已修繕,只是城垣並不高大,兩丈有餘,除了南北有城樓,東西兩門只在上面搭瞭望臺,四座城門南北皆有草市,環城沒有護渠,城東有瀍水上游的蕤溪經過,溪流寬處不過三五十步,不能航行,上有便橋連接東西。

 眼看著縣城便在面前,這五十里路倒是走的痛快,趕在巳正時分已經抵達太丘縣。

 射鵰手與天罡羽士即便是一夜鏖戰,又是急趨了百十里,依舊不見疲色。只是太丘縣的衙役與廂兵們已經疲憊至極,這一來一回也是百里路,但是他們的身體素質哪裡能與習武之人相提並論。眼見得隊伍停駐,這些人已經是躺倒一片,反而是鄉里的應役弓手不敢放鬆,依舊小心伺候著。

 似這等弓手伕役,一年只需應付兩次,或者合計滿了二十天,就能免除年內其他丁役,若是得罪上差里長,不給服役憑票,等於白白耽誤了功夫,因此這些人反而更加好用。至於衙役廂兵大都是成精作怪的無賴,指望不上的。

 眾人便在城西三里外的郊亭稍歇,距離正午約莫還有一個時辰,因此也安排底下人輪流歇息,按著班次用些飲食。

 元知縣先行一步,不多時又引了服青的青年官員一併過來,看著元知縣的熱乎勁,來人恐怕就是那縣尉了

 公良參軍遣蘆頌、營丘栿、萊觀三人來迎,交談之下,讓幾人頗感意外。

 此人並非在縣城內枯坐乾等,而是已經力所能及的部署了許多事情,當著公良參軍的面,此人侃侃而談。

 “敢叫公良司法得知,下官已經令壯班衙役各自返鄉,通知當地耆老調動壯丁看管各鄉交通要道,又命各寨土兵分隊跟著鄉書手核查在籍壯丁人數,盤查外來人士,尤其是行商、道人、貨郎、遊醫等。原本敝縣往東海、北陸、西府、南御四面都按著元知縣制定條例都有巡檢、弓手守備巡查,今日又增加了人手,主要是配了馬騾的驛卒,絕不會耽誤往來消息!”

 從由縣尉說話既能看出,此人是由名家良師教養的,只這抑揚頓挫、呼吸轉圜就是一番功夫。營丘栿、蘆頌等人要麼是顯宦子弟要麼是名士門徒,這言談舉止皆是多年來言傳身教,仔細規範的,包括這面貌收拾、穿著服飾皆是一番心思,這番心思絕非浮華奢靡,而是襯托出少年老成、穩重可靠、超塵清逸、灑脫磊落之感。似這般的學子入了仕途,無論何處為官,多半能入上官眼緣,也是民望所在。

 似這縣尉,雖然面目尚未看的真切,只這鐘鳴箏音的言語就讓人有莫名好感。

 只是營丘栿不禁腹誹,本以為太丘縣主副官員都是一本正經的老實疙瘩,其實原來人家根本看不上自家的權勢。否則你看這二人,見了承公與公良吉符,可有一人質疑二人身份職司的?可有一人公事公辦的?反而是主動貼上來,還貼的如此緊密,如此周到。

 營丘栿真是覺得自己瞎了眼,還想淬他二人一口,可細想想,這不是嫉妒心作怪了?營丘衡甫啊,你可真有出息!想到此處,還真是應該先給自己一巴掌才對,於是本來頗有些難看的嘴臉,立刻變顏變色,再來看這太丘縣官員,顏面已經綻放的如同牡丹一樣燦爛。

 “由縣尉有心了,如此一來我等在此高枕無憂矣!”

 公良參軍不禁感慨,聰明人還是多啊!

 “不敢當先生謬讚,只是下官本份,將元知縣周密部署落實下來而已,只怕難免有越矩之處,若有冒犯,還請先生指正,在下不勝惶恐!”

 態度端正,是為官第一要務。面對上官,謹慎為先,尤其是面對人生際遇的關鍵時刻,在如何的慎言慎行都是必然。

 羲和漸起,明光普照,金琳輝煌,東南方日光韶煦,承公一行自西而來,披著金輝真似天兵神將下凡一般,朝食後眾人也是精神抖擻,所謂天緣和順,地緣平順,人員安順。所謂福禍相倚,一場災禍之後也算開了一個好頭。

 承公並未下車,趁著此時街上人丁稀少,儘快妥善安置人員,分工細作乃是急務。元知縣確實是個會做事的,縣衙逼仄是容不下許多人的,乃是徵用了縣學,不僅是地方,索性連縣學中人一併徵調。

 應天府學風濃厚且地方殷實,地方士紳襄助辦學甚為積極。太丘縣雖然才升為中縣,縣學制度頗為完備,元知縣乃是經制進士出身,更重教育,將縣學原本毗鄰的道觀也並了進來,縣學發展成了城內第一等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