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23章 多於蹇淺敝精神

 何為進奏院?

 進奏院乃是大宇朝便已有之機構,原系諸侯於京師設立,作諸侯及其藩屬入京朝覲君王的寓所,漸漸成為諸侯在京官員聯絡辦公之地。各諸侯於進奏院置有進奏官,向朝廷報告本藩情況,呈遞本藩表文,向本藩及時報告朝廷及其他各藩情況,傳達朝廷詔令、文牒等事。

 沿襲到了大肇,成為大肇各路府軍監司場務在京辦事機構。太宗年間設立都進奏院,不僅收各路進奏院於一處,進而將其發展為總領天下郵遞的總辦機構,即總領全國諸路監司及府監軍與朝廷上下往來郵遞事。錄進奏官百二十人,分司各地郵遞進奏事。

 看似一個雜務衙門,其實掌握著一項其他任何中央衙門都無法企及的要務。這也是當時,紫舒軚以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的根由,可以說新政成敗進奏院獨佔三分。

 此即是進奏院狀,此乃是經由進奏官採編成文並傳發至地方,用來介紹朝廷政事動態和各項消息的文牒,地方也因此能通過彙編的消息更直觀知曉君王好惡及朝廷中樞的動向。不同於地方呈送章奏以及朝廷下發詔令御札皆有嚴謹核發流程,進奏院狀最開始只是知後官和副知將新聞彙總到一起並整理,交給進奏官,進奏官以小紙手書之,只在小範圍內傳遞。

 正是在紫舒軚監進奏院期間,完成了正規化的改革,建立定本制度,將進奏院狀正規化,即信息蒐集整理完畢後,還要經過審核、打回、更改、複核、留底、印刷、發佈這一系列流程,這一套流程即被稱為“定本”。而都進奏院的職責限定為蒐集新聞,門下後省負責整理,然後交由給事中審核,審核完成後再交付都進奏院將其印刷,發行。最終的定本即經官方審定後的邸報樣本。

 紫舒軚如此改革看似是自削權柄,本是都進奏院的獨立院務成為了受政府監管的專務,但其實從整體來看這項改革是必然的。紫舒軚是站在當時掌控朝政的新黨整體利益上,來實施改革的。“定本”制度的制定和執行,迫使進奏官們只能按照相公們允許發佈的內容進行傳報活動,能夠更好地貫徹皇帝和當權派宰輔們的意圖。進奏院以審查通過的樣本作為標準本,傳之各地,不得超過範圍。同時,邸報的抄發制度有了明確的規定,即不準在邸報之外別錄單狀,邸報每十天抄發一次,發往地方的邸報到州、軍一級,限定只有任免大臣、賞功罰過、保薦官吏等內容才可抄報。如此一來,各地官員所看到的文本乃是朝廷的意志,君主的決策,這對於依附於君主的新黨來說是能夠將改革措施和方針能切實傳遞到基層的喉舌。

 另一項改革是將各地官員的奏章及申稟文書均通過進奏院轉遞,詔敕及中央各官署符牒也都由進奏院頒下確定為法度。默認的陳規在於沒有違背規則所對應的懲罰,而法度意味著,今後官員奏章必須經過進奏院,非經皇帝審批過的奏疏擅自傳報,便要以違制論處。但由於皇帝審批發下的奏章很多,誰來判定該奏疏是不是應在邸報中抄發,這一權限便掌握在門下後省負責文告官員的給事中手裡,即“判報”。所以,新黨只需抓住監進奏院和門下後省給事中這兩個職事官,就完全拿捏了日常朝廷與地方往來信息的傳遞,控制了話語權。

 因此新黨無須挑戰舊黨勳貴的高官重臣,只需牢牢抓住這些品級低卻掌握核心權力的職位便可左右朝局。始作俑者便是紫舒軚,而新黨也將這種技巧應用於各職司中樞上。而紫舒軚自然成為舊黨眼中釘、肉中刺。

 而對於新黨也可以說成也紫舒軚,敗也紫舒軚。

 且先說說紫舒軚此人。

 紫舒軚,字子齊,乃是西川峨山人氏,此人與宗放也有一段淵源。

 此人豪放不受約束,鍾愛飲酒。少年時嘗作任俠事,豪放不羈。及冠而父喪,於是收拾浪蕩性子,才開始認真讀書,同時照顧病母幼弟,把持門庭,漸為鄉里所重。時天章閣待制杜溢任當地轉運副使,此公少年時曾遭兩位兄長虐待,用劍砍他。後來他到母親那裡,繼父不肯收留,只好四處流浪。乃有俠氣富商相里氏不僅收留此公,助其讀書出仕,還將女兒相嫁,成就一段佳話。因此得知此地有紫舒軚者,不僅孝敬寡母,友愛兄弟,還有著好文采,正所謂自己缺什麼就羨慕別人有什麼,此公便偏愛紫舒軚,竟屈身做他教師,等紫舒軚服喪日滿,更是讓紫舒軚在他府內讀書。

 且說紫舒軚服喪三年寸酒未沾,如今便放開酒性,待每日黃昏的時候讀書,並邊讀邊飲酒,動輒一斗。杜溢對此深感疑惑,就派人去偷偷觀察他。當時紫舒軚正在讀《五典·虞書·文命本紀》,當他讀到大禹父親鯀因治水不利而竊天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天帝震怒,於是帝舜令祝融殺於羽郊,治水功虧一簣。他拍案嘆息道:“鯀以直亡,功業難成,惜乎哉!”於是滿滿喝了一觴酒。又讀到後面帝舜用禹治水,禹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勢利導,十三年終克水患。他又拍案嘆道:“鯀殛禹興,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如此艱難終成功也!”又喝下一觴酒。杜溢聽說後,大笑說:“有這樣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於是乃將女兒嫁給了紫舒軚,這一對兒翁婿又是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