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24章 井花暖處新陽動

 他們這類人,似是謫仙在人間,嘆人生苦短,一舉一動,悲天憫人,無論世事如何看他們,他們依舊如我,笑罵可由人,不由天。

 其實三郎在默默觀察紫舒軏,紫舒軏也在一眾人中早已看到了他。宗淑看紫舒軏青春明媚,紫舒軏視宗淑也非平常之輩。畢竟紫舒軏也是少年登科,出仕數載,伴駕御前,行走朝堂的官場熟客,能在此堂間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即源於自己見識深廣,也倚仗天子威嚴,而這個十四五歲的少年看似普普通通隱在眾人中,但其平靜如蒼淵,澹然如虛雲,絕非泯然於眾之輩,即便身邊有蘆頌、風鳴二人風姿卓絕、容貌俊美,但是也遮掩不住此少年。其展露的不是鋒芒,鋒芒雖利也有用老的時候,而是仿若璞玉,拙骨垢質蘊含著靈華心志。

 宗淑與紫舒軏皆非善於觀人之人,所謂有緣吧。

 承公與公良吉符的安排是細膩恰當的,即便與眾人接觸不多卻也實實在在的做到人盡其用,且每項安排後面都有著觸手可及的康莊大道。這便是名臣風采,每一步都是堂堂正正的陽謀,不講私誼,不論私利,不謀私權,不彰私念,只要是同心協力、志同道合者,該有的好處不僅拿得出來,還捨得出去。

 看看公良吉符這些承公故舊此時的春風得意,再看營丘、霄二人這些力臣此刻的意氣風發,再看元、由二人這些新進此間的豪情壯志,承公已經有了在丹南地界與任何人對陣的雄厚資本。

 至於楊永節也加入經司,乃是承公在用蒼龍固、紫舒軏作為左膀延攬文學之士的同時,這楊永節便是招納武勇健兒的右臂,尤其是他的出身更能讓朝野放心。

 而楊永節無論離開京城時如何感想,此時面對諸多天下難得的虓勇將才,哪裡還不是志得意滿?

 尤其是集真九霄這裡便有五人,彼此結下良緣,將來也是家風延續,子孫增益的莫大助力。

 畢竟大肇武人出仕不比文人那麼多通途,只看科舉正途,一朝兩榜登科,便是一條康莊大道,即便出身吏員或者科名不顯,還有鎖廳試,禮部文學官員親眷還有別頭試,還有省試舉人的正奏名,鄉試貢生之特奏名,何況還有各路監司的薦舉、闢奏,而且對於將門這等世代武人最為不滿的是,凡是宰執、館閣高官子弟,若是文途不暢,大多可門蔭武職。所謂冗官者,三停有一停就在武官,其中過半都是蔭官,其中真正能馳騁騎射,荷重甲力戰者,十中無一。

 太平時節武將們想要倚賴武藝功名出頭露臉難於登天,除非投效庇廕於將門世宦,或可熬到有個前程,即便如此,將門對於武官們的舉薦也成了大肇武人的登天捷徑。這些受薦舉的武官與薦主之間關係,較之進士與座主關聯更為緊密,可謂親若父子,行如主僕。

 此時大肇太祖時義社十兄弟,至今還有高、理、石、炎、楊五家將門存續,其中之一便是清苑楊氏;太宗時駕前五節臣,至今存續三家,其中之一便是慈聖出身的清苑柳氏;宣宗時崑崙三鎮撫,便是麟峰秋氏、橫山蛇氏、梁原呼衍氏,至今仍然鎮撫北疆。眼見得將門沉浮,太祖舊臣衰微,這些老將門當然冀望於推崇新興武將,而維繫後人門庭赫奕依舊。

 如今雷厲、源淨說直白了不過是鄉兵土勇的隊官,官面上也是個土官罷了,只是在監司熬了資歷,如今正是可上可下的局面,至於風鳴、彰小乙都是白身,又是清白人家的青壯,幾人都是楊永節心頭好。

 至於宗淑、霄春臣、熊暠、智全寶,他便是有心也無力了,且不提這幾位有什麼背景,便是承公寬縱,也也不可能讓他獨攬幕府所有武才。

 饒是如此,楊永節也是爭取了三人的保薦,他也擔心夜長夢多,當下便寫下帖子給兄弟楊永德,籌辦此事。

 這三人便是雷厲、源淨、彰小乙。

 三人也接下了楊永節的延攬,輕而易舉的超過兆薄、舟雲、典義、觀天四人小半生的追求,以清虛宗道門弟子應募,按清虛宗門牒充武資,入御前忠佐軍頭引見司所屬東京司備軍,這東京司備軍有備軍一千九百六十人,供御前軍頭、引見司等借差。彰小乙直接被借差為準備等子,名義上是隨從車駕行幸扈從禁衛,實際還是在丹南隨楊永節辦事。準備等子本只限諸路強壯有力勇人以及殿前司上三軍少壯有材中選拔,通過武藝比試競爭便能揀選正額等子,而選為正額等子便可轉補將校,並可不必發解試而參加武舉兵部試,及第則即授武事差遣,而武舉人出身無須橫班、副使即可試換文資,實在是有武藝者的人生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