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24章 井花暖處新陽動

 至於雷厲與源淨則更進一步,不知他二人,便是雷厲的十八射鵰手,源淨的十二伴當獵手也都能與雷厲、源淨選入上四軍之一的天武禁軍,安排為就糧禁軍於兵源地,則雷厲、源淨因為有功,即援救承公之功,有勞,即應聘軍前效力資歷,如此便可跨階雙轉為大使臣,在合門袛候至內殿承製上下,一躍成為駐泊或就糧禁軍兵馬都監職。

 不過雷厲與源淨自此成為殿前司將官,而彰小乙成為皇城司一系中人。

 再說蘆頌、萊觀二人已經是公良參軍的袖內人物,皆在經撫司書寫文字,而蘆頌多了書寫機宜文字。機宜二字已經彰顯蘆頌在承公這裡的不俗位置,蘆頌自然是欣然接受,有了這個資歷,再有承公與恩師一併舉薦,蘆頌入太學內舍當無妨礙了,而萊觀只等實缺便可補闕。

 只看欒大判一黨的處置,只怕福昌縣知縣已經是萊觀的囊中之物。萊觀也不禁感懷,自己恩師簋璧之的餘澤廕庇下,在這老師盡心竭力打造的書院內,自己的仕途掀開嶄新而又光明的一頁。

 大肇太學肇始於慶康新政,新政諸事皆廢,唯太學之惠政得以保留,並在簋璧之遷轉回京親自主持後進一步規範化、制度化。

 如今簋璧之貶謫汜源城為觀察推官,在士學士所建立應天書院基礎上,在汜源城,汜水與蘭溪交匯的浮戲山淺丘之交匯處建立了官民合辦的觀德書院。其間提出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的至理名言,並創立了卓有成效的“蘭學”,以“明體達用”的先進理念與實踐路徑開風氣之先。

 “明體”就是教育出來的學生應該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志向的高素質人才,“達用”就是有用的人,做有為之士。為了貫徹“明體達用”的教育思想,在中國教育史上首先創立了分齋教學的制度。他設立經義和治事二齋,依據學生的才能、興趣志向施教。經義主要學習六經;治事又分為治民、講武、堰水和歷算等科。凡人治事齋的學生每人選一個主科,同時加選一個副科。另外還附設小學。這種大膽嘗試,即使學生能領悟聖人經典義理,又能學到實際應用的本領,勝任行政、軍事、水利等專門性工作。

 待簋璧之再次遷轉國子監直講,一力主持整頓太學之事。更是振聾發聵的倡言‘學校之興莫過於三皇,而三皇之興莫過於五帝。先聖大禹以六德、六行六藝教萬民而賓興之。糾其有言異者誅,行異者禁。其所言者皆法言,所行者皆德行。’將學校教育提升到國策的地位,也因此重科舉尤重製科,重教育首在太學,太學內捨生績優者可直接參與殿試或讀滿畢業,賜同進士出身,可授予官職。而太學在簋璧之親力親為下,不僅天下英才雲集,且廣大資深官員皆以受邀可在太學講學為榮,即便是貴為宰輔在太學中也以學問論高低,大肇之太學以“沈潛、篤實、醇厚、和易”的學風獨步天下,能如太學者非大肇各路英才不可入,即便是營丘栿、蘆頌這樣的宦門良才、地方名士也是常年待選。

 因此蘆頌、營丘栿有心在儒學科場上博取功名的,對於得入幕府乃是心嚮往之。

 於是營丘栿、營丘檁兄弟也在經撫司上行走,如此他們五人又抽調府縣選人,構成文字班底。其中營丘栿點檢文字,主管文字四人,贊引知班二人,書寫文字五人,機宜文字蘆頌一人,書表司及通引官萊觀等二人,全由管勾機宜文字紫舒軏主管。

 雷厲、源淨二人充準備差遣,熊暠、智全寶二人充準備指使,而風鳴、霄春臣、宗淑皆被承公徵辟為經略司勾當公事,有令牌、可持械,憑票可緝拿丹南七品下官吏軍民一切人等。若說霄春臣也就罷了,風鳴那是承公欣賞之人,而宗淑以十五歲束髮年紀反而差遣名位還在幾位師兄之上,只怕也是承公刻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