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26章 壯觀人間春世界

 只看數字恐怕丹南在冊的駐軍、廂軍、土兵、鄉兵、諸武役合計不下三萬人,可用的有這麼多嗎?,當下真正可依靠的能有幾個?

 依靠營丘通判嫡系的應天府教閱廂軍三百八十四名正兵?還是霄都監信用的駐泊禁軍兵馬三百一十二名正兵?雷厲與源淨的十八名射鵰手與十二名遊獵手?復真觀三十六名天罡羽士?

 即便最得力的由楊永節所率領的御前司禁軍滿打滿算也不過五百單八人,但是這些人可靠嗎?而扈從東丹使團的禁軍差不多千餘人,卻決計動彈不得的,不只是職責所在,更是讓人無法信賴。

 那僅靠這些人又豈能穩住丹南局面?。

 還能用誰?

 應天府欒大判所管西廂廂軍可用嗎?應天府及各軍監縣衙門差役鋪軍敢用嗎?各地巡檢的巡丁呢?提刑司的緝捕使臣呢?

 目送眾人離開,承公只留下紫舒輈與公良吉符,

 “子行,”

 這話是說給紫舒輈聽的。

 “關於都轉運使司和提刑司,朝廷如何安排?”

 路都轉運使司即漕司,統治一路財賦外還監領考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清點刑獄、舉薦賢能等職責,若是不設經略安撫使司,都轉運使司才是一路最高行政衙門。安撫使司也是著重管軍務治安,以分其職司。然路都轉運使司經度本路租稅、軍儲,供邦國之用、郡縣之費;分巡所部,檢察儲積,審核賬冊,刺舉官吏臧否,薦舉賢能,條陳民瘼,興利除害,勸課農業,並許直達御前的職司若是有得力使臣也可獨領風騷。

 提刑司即憲司,專掌刑獄公事,察所部疑難不決案件、所繫囚犯案牘覆審,督治奸盜,申理冤濫,並歲察所部官吏,保任廉能,劾奏冒法職司。

 按著朝廷制度,若是監司齊備則路安撫司、都轉運使司、提點刑獄司分掌一路軍、政、刑事。而現如今承公履新經略安撫使,自然尤為關心朝廷如何安排都轉運使司及提刑司人事。至於朝廷依舊如前空闕使臣是絕無可能,否則丹南路豈不是承公一家獨大,無人制衡?這是大肇法度決不能姑息之事,莫說其他監司使臣,恐怕經略安撫司走馬承受公事內臣也已經在路上了。

 走馬承受公事,乃是大肇帝王特派監察本路將帥、人事、物情、邊防動息、府縣不法事,事無鉅細,皆得按刺,每年一次赴闕直達奏事,如有邊警急報,不時馳驛上聞,並許風聞行事。名義上隸屬帥司,其實就是身份公開的坐探,堪稱是監軍一般,自太宗朝設立此差遣以來,先是文臣朝官充任,後改為三班使臣武臣,而自慈聖承製以來每每以內侍充任,漸成常例。而丹南如此要鎮,必然是太后親信內臣奉此差遣而來。

 紫舒輈明白承公的意思,這些本就是藩臣最關心的本份事,也不諱言。

 “承公,相公們在轉運使上雖有議論,但是其任命反而走在了您前面,至於提刑司,如果經撫與漕司能經理起來那是最好,畢竟丹南並非邊路,三監具備反而容易招起物議,天下還是宜靜不宜動!”

 承公微微頷首,若是路司使臣過多,對於自己的經撫司行事其實是不利的,看來朝廷中人也不願對他過多掣肘。

 “轉運使已然任命,不知是哪位力臣?”

 公良參謀問道,畢竟若是不對付的都轉運使司到任,等於丹南政務半壁不可控了。

 “乃是承公故舊,說來也是與吾等兄弟關係匪淺。”

 承公雙眸半睜,看來天子和子庚相公是要將丹南打造成新政故臣的金穴玉窟了。

 “昔起居舍人,現新市令,轉任丹南路都轉運使兼知順昌城監,橫瑋公。”

 橫瑋是慶康新政骨幹,更應當說是急先鋒。此人也是望族出身,其郡望乃是大綦名門昌國橫氏,大宗在大綦稱得上簪纓門第,開枝散葉於四方邦國。其同宗有西陸諸侯卿士,東丹綺裡太后身邊親信大臣也是橫氏出身。而橫氏在大肇也是瓜瓞綿綿,形成了真定大橫氏、彰德小橫氏之格局。

 橫瑋便是出身彰德小橫氏,其四歲時父親去世,此後由幾位兄長撫養成人。長大以後,已能自立,有遠大的志向。為人“端重寡言”,不喜嬉戲,學問過人。宣宗明元五年,未滿二十歲便中了進士第二名,授將作監丞,通判湴陽城,並攜母簋氏就職。明元八年,橫瑋因母簋氏逝世去職丁憂,服喪期滿,起復為太子中允,改授太常丞,改監左藏庫,時人皆以為高第而就雜務,以為非,只有橫瑋安之若素,泰然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