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瞳 作品

45.圍魏救趙 一更

 潮州, 潮陽縣城。

 阿尋從縣衙出來,直奔城西的榨油坊。

 七娘買下的這處地方臨著外郭城的城牆根,往來通行便利。因為寬敞, 便將前堂收拾出來打算做個鋪面, 後頭緊隨著就是油梁,還能空出後院三間房, 供戚家人起居。阿尋到的時候尚早, 戚翁正帶人在油樑上忙活著試用新木器。

 新燻蒸好的油菜菜胚熱氣騰騰出了鍋, 戚家的兩個兒子便利落用稻草包裹好,壓制成餅狀後,放進新木器的油餅壓槽裡。

 戚翁年紀大了,還得由這兄弟二人站上腳踏板, 數著號子撞油杆、壓木楔。等一輪過後,金黃的油盛滿了接油桶, 兄弟一人歡喜對視,擦過汗還想再繼續。

 阿尋將人攔下,開口道:“可以了,七娘子只需要你們的衷心,並非要苛待取你們性命, 歇著吧。”

 戚翁是個明白人,招呼著兒子們出去用飯喝茶,自己則跟在阿尋身後:“這段日子,咱們私坊每日折價賣出一斗以內的菜籽油,已經算是在潮陽百姓口中傳開了。想來, 今年願意種蕓薹(油菜花)的人會大大增加。”

 阿尋查看過清亮的油色,見果真沒有什麼沉澱,轉頭看向戚翁:“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七娘子吩咐過了, 等這菜籽油能在城中打開銷路,今年便要李縣尹試試新肥料對蕓薹是否有用。你只管讓妻小安心經營油梁,到了明年,油料的價格應當還會便宜一些。”

 戚翁面上浮現遏制不住的喜色。

 他們雖是木工,有些家傳,卻到底還是靠著技藝吃飯的尋常百姓,對錢財的需求終究是排在前頭的。七娘作為主家,願意給活幹已經是解決了一家老小的溫飽,卻還願意讓出兩分利,把油梁的經營也交給他們家來做。

 戚翁心中很清楚,七娘看重的是他們的工匠技藝。想用人,她原可以藉著聲名地位拿捏,卻偏偏用了最有誠意的一種方式,還辦得十分隱晦,並不以此做脅。

 老阿翁摸爬滾打了大半輩子,將這份恩情牢牢記在心中,便要向阿尋揖手長躬身。

 阿尋將人扶住,想到了遠在長安悲田坊中的獨眼翁。

 他難得露出個溫和的笑顏:“有什麼話,七娘子回了潮陽你親自與她說。這禮我可不能代受。”

 近日,潮陽城變化諸多,縣裡的百姓們都瞧在眼裡喜在心頭。自打李白將那“召農工商令”的佈告張貼之後,已經愈顯孤寂的城似乎逐漸活了過來。

 戚翁貼著城根住,自然知曉的更清楚一些。

 他扯過兩張矮凳,拉著阿尋坐在了葡萄藤搭成的矮木架底下。

 “您是不知道,那佈告一貼出來,便有周家的佃農瞧見了,人一多三五成群聚在張榜的西牆底下,聽著縣府差爺大聲念過布上的內容之後,當即就有人反水了!”

 “那周家原先也算得上好主家了,佃戶每逢豐收,只需要每畝繳糧一石,再刨除春種時從周家借的種子,佃戶總能剩個口糧。周家大爺不限農戶們養雞鴨魚,插空種些應季菜也可以,因而給他家做工,日子總能過得不錯。”

 戚翁口中所言,也是潮陽縣逃戶眾多,且無人肯應官府徵召的一大原因。

 阿尋垂眸,唇角牽著一抹似有若無的嘲諷笑意。

 人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哪裡還會管什麼良民的身份。若身份帶給他們的只有沉如山的苛稅,自然不如逃出去,做地主家的一條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