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50 章 050(一更)

 所以不只是當地的駐兵和隨駕的天子扈從,就連文武百官也必須參與到這項活動之中。

 能不能從中拔得頭籌不要緊,得讓陛下看看,他們並不只是一群只懂得舞文弄墨的書生。

 而天子既然巡幸於他處,總不能只顯示武力底蘊。

 浩浩蕩蕩的儀仗還未抵達許州,後續的旨意就已下達了。

 一條是,為了顯示天子有恩於民,對許、鄭二州的囚徒予以赦免。

 這個從漢朝時候就傳承下來的大赦規矩,到了唐朝執行得更為頻繁。除了按照太宗留下的規矩——官吏枉法受財罪犯不在赦列之外,其餘的囚徒都能被從牢房之中釋放出來。

 此外,李治有意祭拜許州鄭州的先賢之墓。

 包括了春秋時期的鄭國大夫公孫僑和東漢太丘長陳寔。

 在完成了祭奠典禮之後,再行校閱兵馬,舉行射御競技。

 這個先後順序的理由乍聽起來沒什麼問題,可若從中細究,又難免覺得有些問題。

 說是陛下在車馬離開洛陽後不久,就得了風寒。雖然情況並不嚴重,以隨行醫官所見,至多有個兩三日的時間就能痊癒,不至於出現耽誤演武的情況。但在從洛陽到許州鄭州郊野大營安頓的這段時間內,有些時

 務便先交由皇后協助打理。

 這也並非涉及朝政要務之事,最多就是對於沿途行程和禮節需要前來問詢一二,所以可以挪交權柄。

 可許敬宗望著那座代表天子的鑾輅,又朝著那頭正在忙碌的皇后看了一眼,還是不由陷入了深思。

 陛下這是什麼意思呢?

 許敬宗歷經官場的時間已經不短了,不會愚蠢到真覺得這是陛下生了病。

 以離開洛陽之前陛下的身體情況,他也不相信會發生這樣的突變。

 更為特別的是皇后擔負起責任和祭拜那兩位先賢這兩件事。

 前者不是個尋常的信號。因為以他所見太宗朝的情況看,皇后至多就是住在距離外朝更近一點的地方,也能對於太子的教育多加上心,這便是屬於天子對皇后的優待了。還遠遠不到這種能讓皇后直接與前朝官員沿途商議路程、確認各地官員接受檢閱流程的地步。

 至於被祭拜的兩人,以許敬宗的文化素養,不會不知道他們的來歷。就比如說公孫僑,還有一個更有名的名字,叫做子產。

 若說這個名字就不難讓人想到他在輔佐鄭國期間做出的種種舉措,比如說他整頓了田制,對私人田產也加以編制納稅,對於鄭國王室來說,這一通自上而下的整頓維護的是國家安定,可對於原本擁有特權的貴族來說,子產的種種舉動卻是在損害他們的利益。

 至於另一位太丘長陳寔,則素來以品德高尚著稱,以德治管理地方,自己卻一身清貧,家中三代人出行也僅有一輛自駕的破車而已。以至於有了“真人東行”的美譽。

 就像陛下在來到洛陽後,就令安定公主以前洛州刺史賈敦頤為道德楷模一樣,選擇這樣的兩個人物,是不是也另有目的呢?

 再想想此前陛下和長孫無忌之間再一次出現的針鋒相對,許敬宗覺得自己可能品味出其中意思了。

 那麼問題來了,倘若這真是陛下有所隱喻的話,他到底要不要接上這個暗示呢?

 要讓他聲援廢王立武,沒問題,這還能說,區區後宮之事,陛下樂意去做就好,關旁人什麼事。

 要讓他攀咬褚遂良,這也沒問題。畢竟褚遂良早年間就有被貶斥的情況,最多說一句舊事重提。

 可要對付長孫無忌,那就是另外的情況了。萬一陛下只是一時之間沒想通和長孫太尉之間的關係,到時候真做出了什麼事情後還要重新反悔,那遭殃的豈不就是他們這些率先行動的人了嗎。

 許敬宗沒有這等家族背景在後頭支持著,天然就少了幾分膽魄。

 但他可以確信,他在與皇后打照面的時候,從她那裡投過來的目光,分明是意有所指。

 他更瞧見了李義府這個傢伙在隨行眾人之中頤指氣使的做派。

 若輪身份和起點,李義府比他還低,現在卻已算凌駕在了他的上頭。

 這不由讓他想到,他此前的行動就是慢了一步,先讓別人去當了探路之人,這才讓自己沒拿上頭功。他也早已選擇了陛下的立場,根本就沒有什麼從中反悔退縮的餘地。

 誰知道這一次他若不參與進來,會不會再被追究責任呢。

 他可是從瓦崗軍投奔李唐,一度因長孫皇后葬禮失儀還能得到起復的人啊。在生存之道上,真是少有人能有他這樣的眼力了。

 許敬宗咬了咬牙,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

 傍晚紮營之時,擔負禮部職責的許敬宗便帶著抄錄完畢的祭拜先人章程找上了皇后。但比起將此事上奏給她,讓她確認是否要將其挪交給許州官員籌備用具,許敬宗更想說的,還是另外的一句話。

 他低聲問道:敢問皇后殿下,陛下他……到底是什麼意思??[(”!

 千里江風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