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練琴佐老師 作品

第120章 這是來自於海音和聲的聲音

 既然看到了陳秋的示意,眾人便再也沒有任何的猶豫,立刻跟著樂團的步伐,一同往前前進。

 音樂聲,以及掌聲,兩者在音樂廳這有限的空間內融合。

 觀眾就如同融入音樂之中一般。

 陳秋帶領著手下眾人的演奏,也在音樂最為激昂的那邊,釋放出他們的全部力量。

 隨後,等到音樂主旋律轉化的地方,陳秋便以一個側身的姿態站在指揮席上。

 他伸出一隻手,對著觀眾緩緩下壓,將他們的掌聲壓下後,對著他們豎起一根手指,以一個格外優雅的動作緩緩搖動,放在嘴唇之前。

 什麼都沒有說,但是在場的所有人,都讀懂了陳秋現在的意思。

 安靜】

 陳秋他需要安靜。

 陳秋他並不僅僅只是對觀眾要求,他另外一隻手中的指揮棒,也在這個時候給予了樂團提示。

 他需要弱奏。

 他需要樂團眾人以一個更為明顯的強弱對比,展現出音樂之中的張力。

 他手中的動作被樂團內所有人捕捉到,並且明悟陳秋的想法,然後跟著陳秋的步伐前進。

 有條不紊!

 井然有序!

 其他人可能沒有看出什麼來,但是李安國卻有點震撼了。

 不僅僅是他,還有一些指揮系的老師,領導,也同樣震撼了。

 他們原本只是想的是,讓陳秋帶領著手下的樂團簡單的演奏一場,看看陳秋對於樂團的掌控如何,看看兩者合併起來是優勢還是劣勢,僅此而已。

 但是他們怎麼都沒有想到,他們居然能看到這樣的一幕。

 陳秋在控場!

 他不僅控制著樂團,他還同樣控制著觀眾。

 簡直就如同大師一般。

 或者換句話說,這樣的場地對於陳秋而言,太小了,不夠他發揮。

 他真正已經發光發熱的,應該是一個更大的場地。

 比如說之後的九校聯賽,又或者是再往後,他們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參與的,亞洲古典音樂邀請賽。

 陳秋的每一個動作,都充斥著指揮的藝術以及美感。

 清晰,明瞭。

 你看到他的動作,你就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你們之前甚至不需要提前去商量好每個動作所代表的意思。

 伱只需要看著陳秋,你就知道陳秋他想要什麼樣的感覺。

 雖然看上去陳秋對於樂團的指引很少,但是……

 陳秋對於樂團的指引,每一個都在點子上!

 每一個,都在所有人可能出錯,以及需要著重處理的細節上。

 他總是會提前給予眾人提示,指引,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去演奏。

 甚至還能順帶和觀眾互動,帶著他們鼓掌。

 鼓掌什麼地方強,什麼地方弱,什麼地方不需要掌聲。

 明明就是一首很簡單,很經典的作品。

 但是這一首作品卻在陳秋的手中,玩成了音樂新的形式。

 一個可以和臺下互動的音樂。

 甚至臺下的掌聲,也是陳秋他手中音樂的一環。

 這特麼的,真的是一位普通大三學生,哦不對,現在應該是大四學生,他所能做出來的嗎?

 樂團對於一名指揮的幫助,真的有這麼大?

 指揮系的眾人,看著陳秋滿頭問號,總感覺自己好像看漏了一季,或者穿越了一年。

 你特麼告訴我,這是一個月的學生樂團?

 你說這個是一年以上的樂團他們都信啊!

 一個月的樂團能夠和指揮合作成這個模樣?

 這個也太離譜了吧?

 相比較指揮系那群人的震撼,其他觀眾就輕鬆許多了。

 他們就是過來聽音樂的。

 現在聽著耳邊的音樂,感受著全場幾乎沸騰的熱情。

 他們只感覺舒爽。

 這個可能是他們聽的最舒服的幾次音樂會之一了。

 重點這個居然是一群學生演奏的,而不是職業樂團演奏的,這個意義就更不一樣了。

 因此,他們在音樂最後一顆音落下的瞬間,毫不吝嗇地給予陳秋以及他手下和聲交響樂團掌聲。

 聽的太爽,鼓掌鼓的太開心了。

 開心是很重要的,正所謂千金難買我開心。

 況且他們還沒花錢。

 因此多給予一點點免費的掌聲又如何了?

 面對著眾人的掌聲,原本準備直接開始康康舞曲的陳秋不由得尬住,他只能一遍接著一遍地帶著樂團感謝眾人的掌聲。

 在眾人掌聲稍微停歇了一點後,他才終於有空對著眾人開口道。

 “你們這弄的,我都以為音樂會已經結束了呢……”

 眾人鬨笑,絲毫不掩飾他們對於陳秋以及陳秋手下樂團的喜歡。

 面對著眾人的笑聲,陳秋對著眾人微笑著點了點頭,繼續道。

 “說實在的,我本來是打算帶著我們和聲交響先演奏康康舞曲,然後給各位表演一個返場的藍色多瑙河來著,不過看大家這麼熱情的樣子,那麼就當我們現在已經返場了,最後的作品直接一次演奏完!”

 “所有人都有,將樂譜準備好,倒數第二首作品,小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以及最後一首,雅克·奧芬巴赫,《康康舞曲!”

 在眾人的視線之下,陳秋手中的指揮棒抬起,與樂團眾人相互交流一番視線後,略微點頭。

 幾乎銘刻在新年音樂會骨子裡的聲音,緩緩響起。

 但是,這卻是來自於海音·和聲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