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練琴佐老師 作品

第二百三十二章 這是波萊羅的和聲

他們很多人聽不太懂音樂,只能聽懂音樂演奏的舒服與否。

現在陳秋帶著的和聲交響樂團,很明顯讓他們感覺到了舒適。

即便他們完全不懂為什麼陳秋帶著的樂團能表現出來的音色這麼漂亮,不停重複的音樂居然還能這麼有趣。

就單純只是靠純粹的聽覺,他們不得不承認。

陳秋以及和聲交響樂團,能夠在華國的學生樂團之中位列前二,還是有資本的。

不愧是華國前二的樂團!

實力果然強勁!

然而,這些還僅僅只是一些普通觀眾他們在聽著陳秋以及和聲交響樂團波萊羅的想法。

對於那些經常聽古典音樂,對於古典音樂很瞭解。

不,或者說

對於音樂非常瞭解的那群人。

他們此時此刻就有些開始坐不住了。

音樂的表達是需要有樂商的。

什麼叫做樂商?

樂商其實就是有點像是情商,智商。

是評判一個人對音樂理解的方式。

樂商低的人,他所演奏出來的音樂就很明顯不太好聽。

即便音符完全一樣,可他演奏出來的效果就是不行。

這個和基本功,和能力無關。

只和樂商有關。

音樂是需要變化的。

即便一成不變的音樂,每一次的重複都是需要有變化的。

比如說一個很簡單的作品,ABA三段式。

開頭給個主題,然後演奏一個過度,最後重複一遍主題。

這樣的表現在很多的作品之中都有,這種也算是剛剛學習曲式分析的入門,分析音樂分成多少段。

如果沒有樂商的人,他們大概也就是正常AB演奏完,重複一遍A就結束了。

稍微有點樂商的人,他們會在AB演奏完,給最後結尾的A一個稍微不同的感覺,這樣也就算完了。

而樂商比較高的人,他們則是會給予音樂一個整體的過度。

A是主題,那麼這個主題想要表達了什麼。

在B這個過渡部分,A的情緒會發生變化嗎?

為什麼會發生變化。

最後所重複的A,應當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而不僅僅只是重複的過程。

在這樣的思考過程中,誰能將重複表現出來的不同更多一些,誰的音樂也會更有趣,更受觀眾喜歡一些。

即便很多人聽不懂,不知道演奏者在背後做了什麼,就單純只是討論表現,這種變化多的重複,也會更讓觀眾聽的舒服。

而現在,他們那群人所聽到的東西便是這樣。

他們聽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音樂。

一個細節處理恐怖到爆棚的音樂。

作為主奏部分的長笛,單簧管,低音管,他們的表現就顯得非常有趣。

第一第二長笛的這兩位,他們各自出現了兩次,給了兩種不同的詮釋。

從一開始的悠遠,到回應。

每一次的呈現,都給人完全不同的感覺。

這種感覺還並不是單純依靠著樂器音色不同來表達的。

他們是依靠音樂表達的變化來呈現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表達的方式。

每個人的表達方式居然還不一樣。

就比如說開場的小軍鼓。

他是一直處於變化的過程中的。

他在以一個你很難察覺到的速度,在加強,在加速。

可能從開頭到結尾的速度也就加了23點,很多人可能完全察覺不出來這樣的變化。

但是打擊樂他確實是在不停變化的。

而力度就更是如此。

你根本察覺不到他力度的變化。

可是當你恍惚回神的時候,你卻突然感覺到一點

小軍鼓的聲音,好像變大了?

打擊樂的那位在用這樣的方式,來表現音樂更為複雜的多樣性。

然而小軍鼓的強勢還僅僅只是開始。

中提琴以及大提琴的撥奏才更恐怖。

他們居然能配合每個樂器的表達,給予完全不同且完全適配的撥奏。

就短短只是第一第二長笛,單簧管,低音管,以及小軍鼓五個人,他們就呈現出五種有著細微區別的音樂。

而最恐怖的一點,其實並不是樂團

在舞臺下觀眾席之中的許多人,不由得將他們的視線看向正站在舞臺上,手指略微顫抖,時不時提醒眾人的陳秋,不由得緩緩嚥了一口口水。

最恐怖的,其實還是陳秋這位指揮。

伱確定,這個是一個學生指揮能做到的?

這個

就是華國“排名第二”的交響樂團嗎?

眾人心中略微一沉。

排名第二的都這樣了,那麼“排名第一”的央中音樂學院將會多強?

眾人完全不知道。

他們看著面前的陳秋,以及和聲交響樂團,不由得緩緩咀嚼著這個樂團的名字。

海城音樂學院和聲交響樂團

聽著耳邊傳來的樂團共鳴,看著陳秋對於樂團的指揮,想著樂團的名字。

眾人突然明白了這個樂團名字之中,和聲的意義所在。

將如此多充滿個人性質的音樂表達全部聚攏在一起,融合成一個整體。

和是融合的和,也是和諧的和。

彼此之間強烈的個性並沒有因為合作而碰撞,消散。

正相反,他們在相互協調,幫助,奏出這獨一無二,僅僅只屬於這個樂團的和聲。

怪不得,這個樂團能叫做和聲。

他們這個開頭的演奏,足以配上

和聲之名!

本章完